《服饰》说课稿

时间:2024-10-24 14:13:30
《服饰》说课稿

《服饰》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服饰》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一节《多彩服饰》是浙教版品德四下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单元主题为“共同生活的世界”。课本内容是13张图片,主要内容3项:一、了解世界各民族都有其民族服饰。二、不同的服饰要在正确的场合穿着。三、职业服饰有其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选取了一、二两个内容上的是第一课时。

纵观文本,呈现的内容非常少,点却非常大。虽说服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距离很近,但本课涉及的服饰资源又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有点远,而且他们了解的知识也非常少,因此,我通过解读文本,搜集各类服饰资料并加以整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知识: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知道文化、礼仪与服饰的关系。2、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3、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

在文化与服饰的关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我想一味告诉孩子知识,以及传授的知识面面俱到都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于是我努力寻找切入点。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将旗袍这一中华民族的国服作为示范,目的是想通过对旗袍的了解与欣赏,引领孩子探究各国民族服饰的欲望。而真正在旗袍上要解读的内容也非常多,我们的孩子又是四年级的孩子,如果全方位解读,那就变成了专业知识的讲解课,早已脱离了品德课的范畴。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我选择了盘扣作为切入口,并有意识地将盘扣知识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上,试图从肤浅的层面中走出来。于是在对盘扣形状交流的基础上,我又抛出问题:为什么要将盘扣设计成这些形状?将盘扣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然后通过盘扣文化这一“点“的辐射,让学生明白:哦,原来不仅仅是盘扣,在整件旗袍中都蕴含着文化元素。紧接着又通过视频了解”旗袍演变的历史文化“再次提升文化内涵。从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补充了为什么旗袍要设计成分叉的原因,孩子们对旗袍演变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把文化分量做足。紧接着我又出示两条有代表性的评价语,目的是在凸显旗袍地位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旗袍受到了尊重,从而将德育渗透其中。在国外服饰中,我选择了阿拉伯作为重点,安排了服饰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通过对《阿拉伯长袍奥秘》的了解,试图让学生了解国外服饰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影响,也值得尊重,再由这两个点带出各国服饰的面。

在礼仪与服饰方面,从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刘翔在三个不同的场合着装不同提炼出:得体的穿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礼仪。然后带出各国政要也很注重服饰礼仪。但是大家在听课的时候可能有这样一个感觉,可能觉得这礼仪味还不够浓,其实,我在原先设计的时候是安排了一个情境,出示两幅画面:一幅是中式的传统婚礼,一幅是西方的传统婚礼。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国家对着装颜色也是有讲究的,这也是服饰礼仪的重要方面。但是总感觉这个环节不好插入,到最后就删掉了。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本课在学习方式的呈现上,既有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汇报,也有教师课堂提供资料的现场学习,还有小组活动讨论,但也有可能2种服饰比重太大,对多彩的感受有所冲淡。

最后我想说的是精彩预约的背后总有糟糕的过程,但我觉得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我参与了,我努力了,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往从来不曾知道的品德课程中需关注的问题,在此我要感谢在磨课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领导和老师,谢谢了!反思不到位,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服饰》说课稿2

【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服饰艺术》是属于美术设计模块的课程,包括服饰艺术的基本知识、服饰美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服饰艺术,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本课通过对欣赏和设计服饰,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服饰艺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情感。

(2)掌握服饰的搭配及色彩的基本知识。

(3)掌握服装画的设计手法,大胆尝试,设计一款有特色的服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习服装艺术,增强学生对服饰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对服饰设计艺术,特别是现代服饰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2)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古现代服饰艺术,掌握服饰设计的手法,设计服装。

(2)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4、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说学情】

1、教学对象:初二年学生

2、学情分析: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对设计这门课程接触不多,可能对服饰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我在教学中手段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欣赏一些时装表演视频。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服装画练习)——情感升华(爱生活、爱学校)———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说过程】:

一、新课程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服饰艺术。人们常说,衣食父母。这说明吃和穿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品格、修养与个性。在古代就有很多关于服饰的讲法,象"佛靠金装,人靠衣裳 ……此处隐藏5990个字……仅有实用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因为服饰它既是人类生活的内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同时也必然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演变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去了解人类的文明,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符合人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已知到未知。为了解决以上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powerpoint与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配以多种教学方法,从服饰的起源、服饰的构成、服饰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首先,我采用3—4分钟的时装表演片段导入,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服饰世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得学生明白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能发现历史,发现美。历史是枯燥的,同时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兴趣”,对于学习历史来说,至关重要。历史课应该“以感性与理性并重为特征”,使学生“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审美情趣”。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二期课改的课程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要让学生“集中和深入地了解以中外文明进程为背景的具有重要地位或巨大影响的历史史实”,“能够在较为抽象的方法论层次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搜集、提取、整理和解释相应难度的史料”,“能较为熟练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汇到学习与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去”。根据这个目标,在设计该课内容时,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找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发展情况,比如服饰材料,地区服饰与民族服饰,特别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得有效的历史资料,初步掌握了搜集、甄别史料和提取信息的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当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让学生查找资料之前,我也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网址,这样既节省了他们查找资料的时间,也使他们在查找时能够有一定的方向与目标。这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当然,仅仅让学生掌握有关服饰的史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应该使学生对于这些史料能够“理解其内在联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知道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与评价;懂得它们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关系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原因”,并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单独思考、集体讨论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在介绍不同服饰的材料发展时,让学生讨论服饰的材料构成与地理、气候、物产、技术、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是影响服饰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在介绍服饰的基本构成时,着重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三寸金莲”与缅甸克扬族妇女所佩戴的铜项圈“佩饰”,讨论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病态的美以及封建制度对妇女的生理上与心理上的摧残,使学生对“美”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同时在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时,我也是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服饰的样式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人们的审美情趣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服饰。在“服饰的社会功能”中,我除了让学生了解服饰的护体、遮羞、御寒和装饰这些最基本的功能外,着重也是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讨论服饰社会功能,特别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社会功能的演变与发展。如服饰在封建社会中的维持身份等级秩序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历史材料补充介绍相互配合,充分实现了师生的互动,既体现了历史课程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促使学生形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极大地加强了服饰这个内容与其他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

在设计这节课时,虽然所有内容都需要从古今中外进行联系讨论,但是,我的切入点和重点分析的都是从中国史的内容。比如,有关服饰的材料,我主要设计介绍的是中国的丝绸,而在服饰的构成中,我也是主要介绍中国的“三寸金莲”,至于服饰的社会功能,则是介绍和分析中国清朝官服的补子图所反映的社会等级。这样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国情,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潮流,感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特征,具有对国家、民族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希望能使学生通过联系、比较各国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线索以及中国的发展与演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为中国历史定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意中外史实的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要重视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问题。当然这其中的具体操作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脱节就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但是我已经尽力在实际教学中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弥补这个缺陷,以期能够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和精神,给学生以实际的锻炼和能力的培养。

《服饰》说课稿6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领悟深刻的社会现象,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生,以自己为主,不盲从。

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个偏正类型的短语,中心语是“非理性”,而“服饰”只是流行元素中比较突出的一方面,作者仅借服饰阐明深刻的道理。课文内容相当简单,掐头去尾,中间重点部分从14世纪服饰说起,证明了流行不是凭借人的理性把握的这一论断。对于我们培养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能够明白服饰的流行是盲目的,从而得出其他流行的东西也都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因此,本文只是教育学生懂得重大道理的载体。这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基本思想。

课堂过程的设计要重点突出。首先进行导入,然后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用10分钟的时间分析课文内容,得出结论,并有服装设计方面的专家为我们做的解答。而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研究“流行”于“非理性”的关系,这也是本堂的重点所在。我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流行”。

二、说一说你了解的流行元素,然后由教师补充。

三、对上述流行产物进行归类,你认为哪些是好的现象吧,哪些是不好的现象。

四、分析这些流行的东西使如何产生的,我们有没有盲目追随,为什么会这样。

五、今后我们应如何把握。

通过这些问题,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课后作业:完成一段以“流行”为话题的短文。

最后,想说明一点,当今中国青年的传统教育日渐淡薄,我们没能够加以正确引导,致使诸如我们学校这样大的孩子没有目标,盲目崇拜,否定传统,追求一些假大空的东西,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令人惭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及时引导,让中华民族有价值的东西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哈韩,哈日,让我们华夏的未来充满希望。

《《服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