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时间:2024-08-26 17:44:35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1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大约在1800年以前,有一个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读通,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从而整体感知课文,是对二年级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读音,对容易读错的字词,包括多音字,要重点强调。、

3.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数星星的孩于是谁?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熟读成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主赛讲了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张衡坐在院子里,指着天空数星星。幽美的天空,可爱的孩子,这是一幅多么静美的图画。这是学生朗读训练的最好着眼点。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想一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样设问,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探究的品质。分页标题#e#

接着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图,引导朗读:蓝蓝的天空像碧玉盘,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盘里的珍珠,这是多么美的景色,谁来读一读?静美的画面,抒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情感,学生会自觉地读起来。

此时此刻,虽然激起了学生的欲望,但学生不可能一下于就读得声情并茂,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乐进行范读。把学生带到如诗如画的境界: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二颗,无数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么幽静的画面,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好吗?伴着轻柔的音乐,我拿起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幽美的画面,抒情的语言,轻柔的音乐,把课文内容一下子推到了学生的眼前。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奶奶的慈爱,小张衡的专注执着溢于言表,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达到深入理解,内化语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学生读奶奶的话,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疼爱小孙孙的语气。接着问:小张衡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让学生通过多读书,自己去领悟内容,然后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小张衡的话。此处我这样设计:小张衡的话你们读懂了吗?我当奶奶,你们当小张衡给奶奶讲讲道理好吗?引导学生领悟小张衡观察的仔细、准确,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乱动,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己再读小张衡的话,引导学生读出天真、肯定的语气,最后分角色朗读。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点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语言。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讲了爷爷向张衡讲述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以及小张衡用了一夜的时间观察星星的事,这两段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化抽象的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形象画面来化解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爷爷说了什么?

(2)指名读爷爷说的话。通过这两步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爷爷在向小张衡讲天文知识。

(3)爷爷讲了哪些天文知识,让学生边读边标出有关讲北斗星知识的句子。

(4)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满是星斗的夜空图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极星,并询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这样把学生的理解寓于读书中,把学生的理解体现于看图说图中,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手画。调动多种感官体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难点。分页标题#e#

(5)出示这样一个练习:你看,那北斗星连起来像,叫,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颗星叫,总是绕着北斗星。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首先问:爷爷说的是真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读书找出“果然”一词,简单的加以理解,接着问:小张衡是怎祥看的?让学生标出张衡看星星的一句话。

然后用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的情景,并渲染:这个结果,可是小张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该怎样读,通过演示、渲染、读书,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小张衡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感张衡之所感,爱张衡之所爱,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拓展认识,升华感情最后一个自然段,简介张衡是汉朗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习这一段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张衡的画像,并出示了他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图,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五、回归整体,课外延伸

教师最后总结:同学们,小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你们还想知道张衡的故事吗?课后多读书,就会知道的更多。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介绍了汉朝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从小就爱好天文、刻苦钻研的故事。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对古代科学家有着一种神秘感,但体会张衡善于观察、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距""颗""指""乱"这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拓展阅读中,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张衡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到张衡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品质。

一、猜图激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出示了几幅名人小时候的画像,请学生猜猜他是谁?

老师今天还要给你们揭示一位名人,人就是张衡,他小时候可爱观察星星了,都到达了痴迷的程度,从而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

2、反馈词语的掌握情况。

3、思考:你从课文中哪儿看出张衡特别喜欢观察星星的。

三、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张衡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品质。

(一)了解小张衡是怎样观察、探索的。

1、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晴 ……此处隐藏23211个字……确、难。易适度、内容具体、方法得当、思路清晰、组织严格、过程完整、密度合理、手段多样、负担合理、效果显着。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受到训练,有所收获。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果内有限的时间与课文内容丰富之间的矛盾,上好课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但由于时间短,学生情况不熟悉,或许我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们,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件抠脑子的事,上课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进!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15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张衡儿时数星星的故事。这—单元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以往很多老师上此类课文,一不留神就上成了科学课。通过钻研教材,我认为:《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了天文方面的知识,但这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过张衡如何数星星反映了张衡态度认真,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侧面反映张衡的刻苦。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因我班学习已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且能在预习中能较好地掌握要求认读的生字,加上本课生字都是常用字,不生僻,因此第一课时,学生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第二课时,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综合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确定第一课时的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星星,如何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

3、情感目标: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全文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因此我把“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张衡如何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定为教学重点及难点。为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精讲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境。我先出示“星光灿烂图”,提问:“晴朗的夜晚,天空布满星星,你数过星星吗?数清了吗?”待学生议论后,引出课题:“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也在数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数星星的孩子》。”然后学生读课题,老师问:“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怎么数星星的?他数清了没有?”这样从题目入手,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建立积极的阅读期待。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此外,本册第二单元已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朗读前的默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潜心地默读,后面的朗读很难有悟有得。因此,我先安排学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感悟打基础。学生默读要求读懂以下内容: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个什么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对张衡作了简要的介绍,因此,我从最后一段入手,先认识张衡,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解决其它两个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课堂教学有起有伏,水到渠成。

三、品读课文,于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品质。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

思维在训练中发展,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在词句教学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在抓重点词句,品析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打算这样操作:

课文第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张衡怎样数星星。我指导学生抓住“坐、靠、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和“一颗,两颗,”中的“逗号”,不“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仰起来头来数数。再联系课文第一句话:“天上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句中“满天、无数、撒”等词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读的训练中,我将采取“范读、指名读、重点句段反复读、创设情境男女同学对比读”等多种形式,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讲叙的是祖孙三人议星星。其实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张衡是怎样刻苦、耐心地数星星的。我指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奶奶和张衡的对话,感悟张衡执着认真观察的品质。如奶奶说:“你又在数星星了。”一个“又”字,说明张衡不止一次这样做;又如张衡分析说:“星星没有乱动,两颗星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远。”说明他已注意到了星星运行的规律,这都是他长期观察的成果。学习这两段对话时,我将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含义,感悟人物品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文中爷爷用一段很长的话,向张衡介绍了跟星星有关的天文知识,对这一段内容我这样处理:让学生反复默读,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设置“天文知识讲解员”的环节,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因为课前已布置学生收集天文方面的资料,因此还可以让学生谈谈他所掌握的其它天文知识。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天文知识,拓展了视野,又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一举几得。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热情。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课标中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抓重点词句,品析人物品质之后,我安排学生回忆全文内容,尝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谈谈张衡数星星与他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也可以拓展,用这样的句式,谈其他杰出的人物。

在学生谈完后,老师小结:“正因为张衡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认真、刻苦钻研,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他还位杰出的文学家,在数学、地理、绘画等方面也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这都与他认真、耐心、刻苦的品质是分不开的。”这样,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达到“随风潜处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总结完全文后,我提问:“学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课文学完了,但探索才刚刚开始。

教学本课,我希望达到以下教学效果:随时随处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衡刻苦、认真的品质。同时在品词析句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