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头脑特工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而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至包括为什么听了一首滑板鞋你就会一直在脑子里摩擦摩擦。
这个成长的过程不再限于Riley克服了种种不适面对新生活,也不限于父母们看过后释怀了孩子终将变成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离自己而去的现实。
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Rivera说过:“身为父母,有很多的时刻我都希望时间能永远停下来。但那并不对。那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指引前路。”于是有了结尾一家人泪中带笑的相拥。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之岛。然而失去是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个悲欣交集的过程。
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从单纯走向复杂,从孩童变成大人,还有结尾隐隐一现的'“青春期”,这终究还是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必须承认,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一夜长大的机会的。我们可能为一件事顿悟,明白一个道理,但这个道理要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被印证,才能最终化为成长的一部分。所以心灵鸡汤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就是它跨越了打磨的过程,直接扔给我们一个所谓“普世”的道理,但那个道理,并不能成就“我”。有些道理有些成长,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明白。
这个自我的成长,一直是皮克斯动画的主线。
当然,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皮克斯的动画家族中有那么多的“总动员”。它们总是借由一件需要去探险的事情,慢慢的深入内心,然后让故事的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感悟,原来人生应该是这么一个样子。
就《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来说,套用鸡汤点的话,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接受完整的自己。
这应该是件很古怪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被教育,应当做个活泼热情,开朗大方的人,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小孩子的人生是多么需要倚仗“正确”活着。正确的习题答案、正确的言谈举止、正确的表达方式……因此,活泼开朗就变成了性格上的“道德正确”。
所以在《头脑特工队》的一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快乐”。她努力消化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用各种各样积极的例子,让莱莉在遇到挫折时往好的方面着想,这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令人愉悦的;而悲伤,却似乎一直在犯错,她染指了快乐的回忆,他让莱莉变得抑郁。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吐槽——这个“悲伤”真的很讨厌。
是的呢,“悲伤”的自己真的很令人讨厌,我们多少都会抵触这种负面的情绪,就连许愿的时候,都要许下“永远快乐”的梦想。仿佛“悲伤”、“忧郁”这样的情绪,天生就是软弱、错误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呢,人是不只有快乐的,就好像“外向”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属性一样。忧郁、愤怒、挑剔、怯懦,这些算不得正面的情绪凑在一起,才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特别是忧郁……忧郁、悲伤……要不是看了十一长假看了《头脑特工队》,刷爆朋友圈的我,会以为人都是没有这种情绪的。
如果没有悲伤,快乐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与快乐不同,悲伤是种很隐秘的情感,它通常是对内的,是内心最柔软的伤痛,是我们面具上一道细碎的裂缝。人是不会轻易在公共场合袒露悲伤的,一旦这样做了,又会被冠以矫情、软弱的头衔。所以进入社会后,那些“悲伤”都被隐藏了起来。所有的人都是欢歌笑语,所有的青春都是正能量,翻翻发在朋友圈上的状态,十个里有八个都是欢乐,我们本能的,下意识的,抗拒着悲伤这件事。
但是当然,悲伤是有它的意义的。正因为它是隐蔽的感情,当我们袒露它时,往往会触发人心底的共鸣,让亲人、朋友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在一群队友面前,莱莉不会表现出对自己表现失误的难过,而只有在父母面前,她才会袒露心声。
更重要的是,悲伤是负面情绪的宣泄。人生总是如此艰难,我们的痛苦,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会悲伤,正是因为正视了这一点。
正视自己的情绪,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要做到这件事,却足以引起一场“头脑风暴”。我的身边有个看上去一直很活泼的朋友,如果在KTV唱伤感的歌,都会被朋友切掉说“一点都不像他”;也有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地女生,用无数得不在乎堆砌自己的堡垒。而我,也是花了很久很久,才敢对外承认,我其实就是个内向的人。
虽然说完了偶尔还是会被嘲笑。
所以《头脑特工队》还是个童话,快乐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肯定了忧郁的价值,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此之后,每段记忆都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变成了一颗颗“彩虹”;从此以后,莱莉的人生有了完整地情绪;从此以后,童年的虚拟伙伴就这样消失了,记忆深处的广告歌却时不时的出来凑热闹。
这也是成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们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除了自己,没人可以帮他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句话说的很对。美国迪士尼于20xx年上映的新电影《头脑特工队》就以一种拟人化的方式对人体大脑内部的情绪进行了一个生动化的演绎。该部影片是美国的一位著名导演拍摄的,而影片的灵感来源则是他的小女儿,这部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该部影片是由美国迪士尼出品的,而且,导演选择以动画的、拟人化的形式进行拍摄创作,极大地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兴趣,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及正在为孩子的事情头疼的家长们。
该部影片讲述了美国的女孩Riley的成长故事。
Riley出生在明尼苏达,长大后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一家三口不得不搬到美国的旧金山去生活,这一次搬家打乱了Riley原本平静的生活,也打乱了Riley大脑中情绪的安排。故事设定:每个人的大脑中的所有情绪由乐乐,忧忧,厌厌,怕怕和怒怒分别进行管理。乐乐,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积极乐观的角色,她想了很多的办法来让Riley保持一个happy girl的状态;忧忧则恰好与乐乐相反,;厌厌的这个角色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角色,从外表看起来,她是一个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做作的女生,但她的职责是帮助Riley远离生活中的一些危险;怕怕的职责和厌厌差不多;而怒怒,很容易解释,是一个比较冲动的角色了。
Riley的搬家让她的生活彻底的乱了套。到达旧金山之后,搬家车的迷路、新家的杂乱无章、爸爸在生意上的困难以及新学校的不适应让Riley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Riley大脑内部的情绪们也在想办法帮助她解决她的一系列消极情绪,她们让忧忧远离情绪控制台以此来让Riley远离内心的消极与悲伤。但是,事与愿违,由于忧忧的疏忽,忧忧和乐乐伴随着Riley的核心记忆球去到了长期记忆区。大脑总部只剩下了怕怕,厌厌和怒怒,也就是说Riley没有了快乐和忧伤。
车到山前必有路,在长期记忆区,乐乐意识到了忧忧的重要性,也明白人不能没有忧伤,因为快乐之前会有忧伤,忧伤之前也可能会有快乐,在面对的Riley所有情绪都要消失的节骨眼上,乐乐和忧忧回到了大脑总部。这一次乐乐选择让忧忧来操控控制台,Riley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在爸爸妈妈面前,她哭了,说出了自己搬到旧金山之后心里的压抑,一家人抱在一起,就在此时,Riley的大脑有了新的核心记忆球,和以往不同,这一次的记忆不是只有快乐,而是悲喜交加。
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一种看似难以承受的痛苦,承受住了就是辽阔平原,放弃了就是万丈深渊。在这部电影了,我很高兴Riley承受住了,也获得了成长,收获了新的友谊。电影里还有很多的内容和角色我并未在文章中写出来,长期记忆区里的一些有趣的地方,例如造梦工厂,抽象思维区,Riley的幻想男友和Riley儿时的幻想朋友:冰棒的结局是为了救乐乐,而跌落进了遗忘的深渊。这也意味着,有些童年的事情最终是会被遗忘的,也许在童年的时候,它们对我们很重要,但是最终抵不过时间的冲刷。
曾经有人对我说,不要总去想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那都是过去,是回忆,人应该向前看,回想过去是一件十分没有意义的事情,到我不觉得,我记得小时候看的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很幼稚的益智的启蒙的动画片,我亦可以在现在和别人聊,我以前很喜欢看这些,因为真的很有意思,很好看。或许很多人会十分介意谈起自己的所谓黑历史,但是我一点都不那样觉得,因为人在变化,世界在变,这些所谓的黑历史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聊着聊着,也就过去了,人是要向前看,丹青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有过的天真。电影中的一切其实都有人们青春期的反应,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很深的感触,但是现在,我只想写一篇文章来讲讲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以及感触,不知道其他的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但是我,我想到我自己的青春。
仔细想一想,自己每次去看电影,要么是科技大片,要么是悬疑、文艺片,却几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动画片。大概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看动画片有点不符合年龄阶段吧。然而国庆假期里,好朋友极力推荐看一部叫《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说是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放映,她也期待已久。抱着找找童真的想法,我跟她看了这部电影,却没有想到自己被它感动,懂得了重要的道理。
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女孩莱利。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从小对她关爱有加,让她拥有个快乐的童年。在她的大脑里有个“总部”,由五个性格鲜明的小人掌管,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五个小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与任务。乐乐主要负责随时发现生活的乐趣,让莱利保持好心情;厌厌是控制莱利的口味和品位这方面的,就算小到花椰菜也不愿轻易妥协;怒怒是个急性子,一不顺心就随时发火;怕怕相当于是安全负责人了,他总能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而忧忧,却被大家所“嫌弃”,认为她让莱利伤心,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每天结束后,他们共同把莱利的记忆球进行处理:剔除伤心难过的记忆,留下美好的。这其实算是一种写作中的象征手法吧,五个小人象征着平时大脑里控制我们情绪的神经,他们各司其职,使得我们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平静的生活因为莱利爸爸的工作原因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一家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莱利没有迎来憧憬的梦幻公主屋,而是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在学校里难以适应,对冰球的热爱被冲淡;昔日的好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自己却受到冷落……而这时因为一次意外,乐乐、忧忧离开了“总部”,于是控制莱利情绪的只剩厌厌、怒怒和怕怕,情况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莱利记忆中的家庭岛、诚实岛、友谊岛等相继崩塌。与此同时,乐乐与忧忧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总部”。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原本她俩打算走长长的小道,但因为岛的崩塌而放弃;想到坐火车回去,因为莱利睡着后火车停运;最后她们与莱利的儿时想象中的角色Bingbong通过努力,回到了“总部”。当我看到她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即使失败也不辞劳苦,心里不免受到触动。想起自己之前参加各种社团的面试被刷下来,不想被人察觉内心的难过,只能在角落悄悄抹眼泪,但擦干眼泪后由重新振作,只为兑现自己在大学参加社团的承诺。即使遇到一次次的打击也不退缩,仍然擦干眼泪向前,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影片中关于忧忧的几幕让我印象深刻:当她因为不小心碰到记忆球时,被乐乐规定站在一个圆圈里不四处走动;Bingbong想出办法不能奏效而心情低落,她陪伴在身边静静聆听;回到“总部”后大家让忧忧头一次操控情绪处理器,使得莱利在家人前哭泣,倾诉内心想法,得到安慰。这些都让我对忧忧,也就是忧伤情绪改变了看法。在大多数人看来,忧伤可能是诗人们的无病呻吟,弱者的家常便饭,逃避努力的借口。但是,谁能保证自己在生活中不会遇到挫折呢?又有谁能轻松避免其中的苦涩与艰辛?这时候我们要允许自己忧伤,允许自己哭泣,发泄情感,好让自己绷紧的弦稍微放缓,适当减轻压力。就像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歌词所说“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痛苦一会”。其实不只是男人,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展现自己坚强的一面,但有时也需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是恐惧,哪怕是忧伤。
最后五个小人继续在大脑“总部”操控莱利的情绪,莱利大脑里的家庭岛、友谊岛等等得以重建,还增添了其他新的有趣的小岛。快乐的她健康地成长着。同时看到影片里其他角色的大脑里同样有五个“自己”在控制,欢乐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由不同的情绪所控制,它们地位平等、缺一不可。各种不同的情绪在同一个人身上表露,就像是不同的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反应。正是这各异的情绪才有了情感丰富的真实自我,才有独特多彩而又完整的人生。所以说,少了你们,人生怎能完整?
文档为doc格式